从特区到湾区 深圳与外商共写传奇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列在2019年工作的第一位。如何既写好命题文章,又做好自选动作,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要扩大开放,持续发力,多措并举,稳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列在2019年工作的第一位。如何既写好命题文章,又做好自选动作,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要扩大开放,持续发力,多措并举,稳外资,充分发挥外资积极作用,实现新的引领。
2018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正式实施的元年,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是深圳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和担当,也是深圳稳外资、促外资最强的王牌。
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改革开放40年,深圳与外商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共同筑就的深南大道。从1986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主要依靠引进港资、台资,采用“三来一补”模式,但是深圳加工,深圳成为世界加工厂。二是上世纪90年代,深圳民营企业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深圳制造。三是迈入21世纪,深圳以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腾飞。深圳创造强势崛起。四是2010年以来,深圳从特区迈向湾区,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等四大纵队齐头并进,唱响中国智造。
深圳产业向金字塔尖的攀登,离不开外资发挥的作用。截至2017年9月,深圳历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277亿美元。外资来源由最初的以港资、台资、侨资为主发展到全球化。去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近1.2倍,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增长11%。40年来,深圳与外资同步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不动摇。上世纪80年代初,特区建立的时候,深圳就提出: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自为主,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为主的方针,使得深圳以“三来一补”为开端,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工业体系从一开始就对标国际市场,从生产、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使得深圳在后续发展中,始终抓住全球化机遇,为自身开放发展注入动力。
二是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不动摇。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外资民企和国企之间的关系,深圳也经历过艰难的探索。上世纪80年代,政府花了很大的精力,动用了很多资源,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有“十百千亿工程”,结果到21世纪初,大批竞争性领域的国企难以生存,被迫调整。通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市政府集中精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外企民企的发展,吸引诸多知名外企来深设立总部。截止到2018年6月底,列入财富世界排名500强的企业,已经有219家来深投资企业。深圳总部企业139家中,有36个是外资企业,占比25%。
三是始终坚持既要引资,更要引智,推动自主创新不动摇。深圳在打开大门吸引外资,加速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借鉴,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借助后发优势,通过吸收转化,走出来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此过程之中,担上的一大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很多企业成为深圳创造的重要来源。深圳不再是全球科技的一般跟随、从属或者模仿者。在很多领域成为创新引领者和产业推动者。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4年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位居全球前列。
四是始终坚持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不动摇。对标国际一流,深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力求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深圳位列全国第一。深圳的投资环境、法制环境、政府行政服务管理、透明度相对最优。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这是很多外商的切身感受。
五是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完善产业链条不动摇。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大力推动深圳制造,防止脱实向虚。深圳在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以及外围接口、消费类电子、光电、仪器仪表等领域,均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正如外商所说,深圳能够让我们在一公里之内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这是美国、欧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
第二,进入新时代,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将与外资书写新的辉煌。
文章来源:《特区经济》 网址: http://www.tqjjzz.cn/qikandaodu/2020/1005/474.html
上一篇: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助力足球特区创建
下一篇:特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