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永葆特区发祥地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原创稿 图为崛起中的东部新城。厦门湖里区供图 湖里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厦门湖里区供图 40年来,厦门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原创稿
图为崛起中的东部新城。厦门湖里区供图
湖里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厦门湖里区供图
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从地处海防前线的小渔村华丽转身,湖里蝶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在时代发展中沉淀孕育出特区发祥地精神——“科学谋划、统筹全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人为本、和谐共融”。
40年来,湖里区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引领全区发展。2020年,湖里区GDP总量1395.7亿元,财政总收入259.3亿元,是1987年建区后第一年收入的8284倍;每平方公里GDP18.9亿元,全国排名前20;人均GDP12.6万元,全国排名前30。这一串串耀眼的数据背后,是四十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向人民交出的优异时代答卷。
一代代湖里人永葆特区发祥地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科学谋划 统筹全局
特区发祥地启航的前行方向
1987年湖里区建区之初,市区两级制定了包括特区发祥地在内的系列配套规划。1991年,厦门市修编《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将湖里区分为湖里分区规划和厦门市东北部分区规划,并首次编制《厦门岛东北部地区分区规划》。2003年,厦门市编制完成《湖里区城市化用地控制规划》《湖里区农村城市化和发展用地控制规划》《湖里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调整)》等配套规划,使各类规划编制覆盖湖里区全域,形成“1 N”的规划模式,为湖里区初创时期沿着科学轨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飞跃发展,源自精心规划。湖里区以一个个科学规划为牵引,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实践证明,“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湖里区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保持战略定力,找准“成长坐标”,确保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特区发祥地奋进的不竭动力
40年前,第一代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者们将规划地图铺展在湖里小山包的地瓜地上,谋划出路。在历史进程中,初创者们“晴天扬土灰,雨天一脚泥”,在滩涂上弯腰捡石、奋镐勤锄,为特区建设铺设坦途,催生了当时闻名全国的“湖里速度”——仅用143天就建成4号厂房。
欲想筑巢引凤,首当其“飞”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张白纸上搞建设”,特区初创期建成全国第一个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在全国经济特区中第一家开通程控电话,以及推进东渡港口、供水供电、通用厂房等“七通一平”基础建设;率先引进国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印华地砖厂、华美卷烟厂、厦华电子、东南铝业等一批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孕育而生,外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落地湖里区,发展浪潮席卷而来。
2017年,深化小区治理,“党建引领、完善机制、力量下沉、项目带动”的举措,荣获首届全国十大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案例、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2018年,推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大城管委”,建设“数字湖里”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效能。
2020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招商组 部门 街道 国企”机制,扩大平台经济试点,设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招商引资实绩竞赛连续8次领跑全市各区……
40年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早已融入湖里区的基因里,成为推进全区发展的“根”和“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海纳百川 开放包容
特区发祥地成长的显著标识
40年的实践证明,特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在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发展实践中,湖里区培育了全球视野。
厦门经济特区设立,湖里区先行先试。1984年,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落户湖里,迈出了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第一步;2003年,高崎闽台国家级中心渔港投入使用,促进对台渔业发展;2007年,五通海空联运码头启用,台胞往来更加便捷;2009年,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建成,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零关税水果进口集散地;2018年,发出全市第一张“台胞居住证”,让台胞在大陆生活更有归属感。通过一系列对台举措,湖里区已成为台资企业集聚地、农副产品转运地和两岸旅游对接地,着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文章来源:《特区经济》 网址: http://www.tqjjzz.cn/zonghexinwen/2021/0430/814.html